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蓑衣是什麼材料做的 蓑衣是用什麼材質做的

導語:在以前的農村,有些朋友應該有在下雨天的時候,看到身披蓑衣的農民在農田裏勞動。蓑衣其實就是現在的雨衣,有些朋友不清楚蓑衣是什麼材料做的?蓑衣是用什麼材質做的?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小夥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趕快來了解下吧。

蓑衣是什麼材料做的

蓑衣是什麼材料做的 蓑衣是用什麼材質做的

蓑衣

是稻草、蓑草、茅草或者棕櫚樹葉之類的材料做的。編織蓑衣的原料叫“蓑衣草”,又叫“龍鬚草”,生長在溝渠、池塘和河沿的潮濕地帶,或用棕櫚皮編織而成。伏天割來攤在平地上晾曬,多半乾時即可編織。如果是曬乾的蓑衣草,用時要噴些淡鹽水悶一下,使其柔軟後再編。秋天割蓑衣草易折,不能用。此外,編蓑衣還需備一條5.5尺~6尺的細線麻繩。

蓑衣是人們拿身邊的草編織成衣製造出來的。人們需要在田間勞動,一手拿遮雨的一手幹活非常不方便,就用身邊可以找到的一種不容易腐爛的草來編制。按照衣服的樣式製作,並且還區分上衣和下裙,如果再配合頭上的斗笠,幹活就方便很多又不用淋雨。

“脱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襏襫,沾體塗足,暴其髮膚,盡其四肢之敏,以從事於田野。”-自《國語·齊語》。

可見先秦時期就已經開始使用。蓑衣用兩三天的時間就能製作完畢。製作蓑衣的原料最好是棕,弄成相應的棕絨、棕線、棕繩,從領口開始排列葉子數量,用碗給領口塑形。在定位以後開始慢慢縫合,一般會有個模型,量好尺寸後再嵌入藤條,這樣就能成衣。

蓑衣在化纖產品出現後才慢慢退出歷史舞台。後期因為製作工藝的提高,更多開始用綢緞來製作,講究的還配上花紋和皮衣,有高貴之意。用一條腰帶巧妙分割層次,後期明黃色轉為君王后妃使用。

蓑衣雖然結實,但比較厚重。現代的雨衣繼承了斗篷蓑衣的優點,並且更輕便,適合現代的生活。兩種樣式的都有,只是材料、外形稍有改變。

蓑衣是什麼材料做的 蓑衣是用什麼材質做的 第2張

 蓑衣圖片

雨衣的原型是蓑衣

其實在中國,雨衣的原型就是古代的蓑衣,由棕麻編成,用以防雨雪。蓑衣編制,已有上百年曆史,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蓑衣的使用十分普遍。但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20世紀60年代以後,蓑衣逐漸被塑膠、塑料雨衣所替代,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少見到蓑衣了。

但與新材料雨衣相比,蓑衣的優點不可替代。一是透氣性好,披着不悶得慌。二是披着活動自如,沒有礙手礙腳的感覺。三是壓風保暖。其缺點是比較笨重,更適宜划船、垂釣等穩定性工作和娛樂。不下雨時還可以把它草朝下鋪在地上,人們或坐或躺在上面休息。垂釣愛好者,雨天披上蓑衣,戴上醬篷簍,在池塘或小河邊上持杆而坐,感受一下“斜風細雨不須歸”,別有一番情趣。

蓑衣是什麼材料做的 蓑衣是用什麼材質做的 第3張

 穿蓑衣

傳統蓑衣的製作過程

在製作的過程中,第一步便是收集棕櫚樹葉,人工採集這種樹葉需要攀爬到高高的棕櫚樹上,是一個十分考驗體力的過程。在收穫樹葉之後,他們需要將棕葉製作成為能夠用於編織的棕線。這需要用一個鐵爪,在棕葉上反覆用力拉扯,扯下來的絮狀物便是棕絨。之後需要將棕絨揉搓成線,再將較細的棕線捻成棕繩,這樣它們才能有足夠的強度來進行編織。

在完成準備工作之後,就是蓑衣的正式製作步驟了。由於棕線的柔韌性不比其他材料,而且蓑衣的面料也都是樹葉,其不能被摺疊,否則就會影響成品的造型。因此在手工製作蓑衣的時候,製作者必須要一直保持蹲姿,讓蓑衣處於相對舒展的狀態,在年輕的時候,他們每天蹲着的時間甚至要比睡覺的時間還要長,這也讓手工匠人們的關節往往負擔極重,也落下了不少疾病。

在製作蓑衣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領子的製作,在完成衣領的編織之後,就可以將棕葉連接在衣領上了,這便是現在簡化版蓑衣的製作方法了。在製作領口的時候,手工匠人們往往會選用一個圓碗來模擬人的脖子,再將棕線圍繞着這個碗編織成領口。在完成這一步之後,他們還會用手不停地拍打領口,讓領子變得鬆軟,讓蓑衣變得更容易穿着。

之後他們只需要將挑選好的棕葉編織在領口上就可以完成了蓑衣的製作了,現在的蓑衣在製作完之後,像極了一個張開翅膀的蝴蝶,這種蓑衣並沒有袖子,但是已經可以保證身體的大部分不被雨水打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