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小暑是什麼意思簡單説明 24節氣小暑的含義

導語:很多人對於節氣的含義不太瞭解,多數是從表面去理解,但其實很多節氣並非表面的含義。近日,我們將迎來小暑節氣,看到“暑”字,大家便以為這應該是非常熱的節氣了,但實際上小暑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小編對24節氣小暑的含義進行簡單説明。

小暑是什麼意思簡單説明

小暑是什麼意思簡單説明 24節氣小暑的含義

小暑含義

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

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到了大暑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小暑時節,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温升高,並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中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

南方地區小暑時平均氣温為26℃左右。7月中旬,華南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温高於30℃、日最高氣温高於35℃。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於華南初春時節景象。

小暑開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後結束,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華南、西南、青藏高原也處於來自印度洋和中國南海的西南季風雨季中;而長江中下游地區則一般為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氣。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後北方冷空氣勢力仍較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與南方暖空氣勢均力敵,出現鋒面雷雨。小暑時節的雷雨常是倒黃梅的天氣信息,預兆雨帶還會在長江中下游維持一段時間。 

小暑前後,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華南東部,小暑以後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温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

小暑是入伏嗎?

小暑是什麼意思簡單説明 24節氣小暑的含義 第2張

小暑與三伏天

不是。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中,是一年中氣温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小暑注意什麼?

小暑是什麼意思簡單説明 24節氣小暑的含義 第3張

小暑飲食

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民間度過伏天的辦法,就是吃清涼消暑的水果,比如西瓜、沙拉。晚睡早起,情志愉快不怒氣,適當活動,使體內陽氣向外宣泄,適宜活動如去海底世界游泳、用音樂盒給周圍的玩家播放悦耳的音樂等。

小暑時節,氣候炎熱起來,人們食慾降低、胃口不佳、腸胃不適,有民諺稱“小暑大暑,有米也懶煮”,意指天氣太熱了,人變得散漫,連三餐都懶得準備。其實,恰恰相反,醫學專家表示,酷暑時節,人們應該通過適當的“食療”來改善對熱天的不適感,如西瓜、黃瓜、冬瓜、茄子、綠豆等,這些食物味甘性涼,具有清熱、去暑、解毒的作用。

適當吃西瓜不但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而且能利尿,幫助消化,因此,人們一定要吃些西瓜,特別是從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內高温環境下工作的人。西瓜汁中還含有人體所需豐富的營養物質,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穀氨酸、精氨酸、磷酸、蘋果酸、鹽類,以及胡蘿蔔素、維生素C等。

TAG標籤:小暑節氣 小暑 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