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為什麼有些博物館不讓開閃光燈 博物館為啥不讓用閃光燈

導語:你逛過博物館嗎?在每個城市都是有博物館的,而且還是各種各樣的博物館,比如説美術館、歷史博物館、人類學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博物館。不過,在觀賞博物館的時候,我們有些行為是被禁止的。比如説,在博物館裏面不能開閃光燈。那麼,為什麼有些博物館不讓開閃光燈呢?以下是小編的詳細介紹哦。

為什麼有些博物館不讓開閃光燈

為什麼有些博物館不讓開閃光燈 博物館為啥不讓用閃光燈

博物館

1、閃光燈讓陶器褪色

文物中很多顏料都會被光分解。彩色陶器表面覆蓋了一層脆弱的顏料,用閃光燈拍攝這些陶器,容易導致表面顏料加速褪色。最嚴重的情況,可能就屬秦兵馬俑了,早期挖掘時沒有注意這方面的防護,剛挖出來的兵馬俑其實是彩色的,但數小時後就見光褪色,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土俑。

部分博物館的彩色陶俑表面的顏料已經褪色,成了如今灰濛濛的模樣。為了保護這些文物,博物館內的燈光都較暗,只在文物上方或前後方設置一小束燈光,方便遊客觀看。

2、閃光燈讓紡織品“漂白”

古代的紡織物多采用天然有機染料,如靛藍、花青素、紫草素、小襞鹼等,這些染料在光照作用下會發生褪色,通常稱為“光漂白”。

這其中的機理較為複雜,但多數研究表明,染料光漂白可以分為染料的直接分解和氧化分解兩種途徑。直接分解一般需要能量較高的紫外光,發生條件稍顯苛刻;而氧化分解對光的要求不高,加上氧氣無處不在,在平常條件下,光就能促進染料分子和氧氣發生反應,“輕輕鬆鬆”氧化染料,讓紡織品“漂白”。

3、閃光燈導致繪畫“黯然失色”

相比於紡織品,古代繪畫通常使用無機顏料,如鉛白,硃砂等等,但使用無機顏料也不能抵抗閃光燈的威力。

舉例來説,亮黃色的繪畫顏料中會使用一種叫做硫化鎘的成分,這種成分因其着色力強、穩定以及顏色鮮亮,廣受畫家們的歡迎。莫奈、梵高、畢加索等繪畫大家的作品中都大量使用了這種顏料。

但是在可見光的作用下,硫化鎘中的硫會被逐步氧化成硫酸根,最終使顏料被完全破壞。

光照對藏品的破壞還遠不止於此——紅外光雖然能量較低,但是其顯著的熱效應可以加速紙張、木器等纖維素豐富的藏品脱水開裂;有機藏品,比如動植物標本、骨器等中富含的羰基、芳基等髮色團,同樣可以在光照的條件下被激發,發生氧化,或乾脆直接被分解。

為什麼有些博物館不讓開閃光燈 博物館為啥不讓用閃光燈 第2張

逛博物館

為什麼光具有破壞力?

1、光攜帶能量

所有的光都藴含着能量,這些能量是導致文物老化的原因之一。在這些能量的作用下,文物表面會產生光化學反應,導致文物表面的分子分解,或與其他物質反應,從而失去了原本的特徵。

光的能量並不是平等的。光在傳遞能量時並不連續,而是分成一個個的小能量包,每個能量包對應一個“光子”。越藍的光,光子的能量就越大、越高能,通常而言造成的光化學破壞也越大;而就算總能量相同,越紅的光,造成的光化學破壞也更小。

因此,光對文物的影響,一要看其本身攜帶的總能量大小,二是看其光子能量分佈,即多少光子是高能的、多少光子是低能的。前者可以用“照度”來近似,而後者可以用“色温”來近似。

2、照度與色温

光的能量,嚴格上應該用輻射功率來衡量。但是日常環境中,我們主要是用眼睛接收光,最常用的判斷標準就是眼睛感受到的明亮程度,所以在討論可見光的能量時,我們常常使用“照度”——把光強摺合為人眼感受到亮度。照度在物理學上的定義,是反映光照強度的一種物理量,其物理意義是照射到單位面積上的光通量。

光子能量分佈,嚴格上應該用光譜信息來衡量。當光源的顏色與某一温度下絕對黑體的顏色相同時,該黑體的絕對温度為此光源的顏色,這一指標稱為色温,也稱做“色度”。生活中許多熱源發出光線的光譜為近似黑體的光譜,這些熱源包括白熾燈泡、燒得通紅的鐵水、行星等。博物館和攝影一般不會使用奇怪的光源,所以,我們可以用“色温”來描述一般光源的光子能量狀況,色温越高,高能光子越多,光化學破壞力也越大。

相關推薦

為什麼只有鹹鴨蛋卻沒有鹹雞蛋 鹹雞蛋和鹹鴨蛋的區別

為什麼城市總比郊區温度高 城區比郊區温度高的原因

穿衣服越多越暖和嗎 為什麼穿的衣服越多會越冷

為什麼大霧天氣不適宜户外活動 為什麼霧天少在户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