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熱點/列表

《中國詩詞大會》魔都高中生成功登頂總冠軍!

這個春節,央視最火的節目是《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最火的女孩是上海復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飛花令”的出口成章,讓很多粉絲驚呼這位00後美少女,“滿足了對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今晚總決賽,武亦姝最終勝出,成功登頂。

《中國詩詞大會》魔都高中生成功登頂總冠軍!

長髮披垂,柳眉鳳目,身材頎長,將一身漢服穿得飄逸出挑,詩詞儲備豐富,寫得一手好字,這位16歲少女的從容淡定,加上上海高中名校的就讀背景,堪稱“顏值與才華齊飛”。

2月1日,武亦姝在個人追逐戰中過關斬將,成為這個環節最高分獲得者。在爭奪攻擂資格的“飛花令”環節,她與博士姐姐以“月”字吟詩,被提醒所説詩句重複了,她立即脱口而出《詩經·七月》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牀下。”反應之迅速、心理之穩定,瞬間圈粉無數。

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評價:“詩歌的真善美是滲透到她心裏去的。武亦姝的謙遜不是裝出來的,而是有詩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裏氣定神閒的樣子,詩意就出來了,這就是所謂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中國詩詞大會2》共有3名上海閨秀亮相,都有江南少女的清雅,清一色的學霸小美女,她們在百人團數度脱穎而出,一次次登台挑戰、攻擂,直到成為擂主。

同樣16歲的姜聞頁,是上海中學高二學生。她在第一次進入個人追逐賽時答對全部9題,只因為小分低於陳更而離場。點評老師稱她是“大將風範”。主持人董卿問她,快要高考了怎麼還來,她説喜歡詩詞且“學有餘力”;問她高考志願,卻是“理科,金融方面的專業”。

文來中學初一女生侯尤雯才13歲。在2月3日播出的比賽中,她以119秒答對27題,獲得第一名,成為從百人團刷入挑戰賽的最小年齡選手——點評老師口中的“‘娉娉裊裊十三餘’,正是豆蔻年華”;其後的個人追逐賽中,同樣9道題全部答對、只因小分低惜失爭奪擂主的機會。

三個上海小囡的搶眼表現,多少讓人意外:一直是對外開放橋頭堡、延續着“十里洋場”基因的魔都,竟流行“漢服美少女”了麼?“武亦姝現象”藏着什麼密碼?

小才女們咋長出來的?——從化學課代表武亦姝到想學金融的姜聞頁,共性是“愛我所愛”,不功利

2016年11月,武亦姝在老師推薦下報名《中國詩詞大會2》上海賽區海選,通過央視面試,12月的兩週在北京錄製,一回上海就是期末考試,成績照樣出色,她文理均衡,還是化學課代表。節目一播出,她手機開始響不停,有媒體要求採訪的,還有想籤她做模特的。喜歡清靜的武亦姝乾脆關了機。

在名校學霸羣裏讀書,成績排名和升名校壓力大?教她語文的王希明老師翻出升入高一這一學期以來武亦姝“不務正業”的痕跡:有代表小組發言講解《浮生六記》的照片,有書法作品,還有每週至少讀一本的中外文學經典作品與隨筆寫作。生活中她愛穿漢服,每年都會拍攝漢服照,更奉陸游為“男神”。

姜聞頁同樣是上海中學學霸,年級排名前十,“學有餘力”不虛。“我5歲時,身高1.2米,讀過的書摞起來和我身體一樣高;10歲時1.4米多,讀過的書等於2個我的身高;現在我16歲,讀過的書可以鋪滿整個籃球場。”——在節目裏的自我介紹,也非大話。姜聞頁也學過奧數,但她每天都花兩三小時讀“無用”的書,古詩文、文學名著,以及經濟學、哲學等。她還寫詩填詞,一首《鷓鴣天》在第二屆上海市詩歌創作大賽上獲過獎。但她不願意把作品示人:“詩歌是個人的,是某個時刻的有感而發。”

初中生侯尤雯自小就有很多時間滿足自己的興趣,從閲讀報刊雜誌到參加學校舞蹈隊。在學校,參加了古詩文學習社團、辯論社,還熱衷校園戲劇節劇目編排和學校運動會。

三位學霸美少女的共性,都發自內心喜歡古詩文,古詩文涵養着她們的價值觀、審美方式和表達方式。不過度追求成績排名和比賽輸贏,只享受過程。想學金融的高二學生薑聞頁,並不覺得讀詩詞浪費時間,“接受美的薰陶,感受情感的美、事物的美、文化的美,讓自己能詩意地棲居在現實的土地上。”而武亦姝第二次個人追逐賽意外止步,也微笑説:“(對詩詞)只要我覺得喜歡它,只要有個人可以聊聊它,輸贏真的不重要。知識盲點可以回去補上,但我對它的熱愛一旦生成就不會再輕易減少了!”

這便是00後們的古詩文之愛,不帶功利的真愛。

武亦姝隨口吟誦的《詩經·七月》,就在學校自編的《中華古詩文閲讀》第一冊,翻開便是

春節才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意見,宣佈將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全面復興傳統文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於國民教育始終 ,中小幼課堂和教材更是其中重點。實現目標的時間節點設在2025年。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原本是“婦孺皆知”的詩詞名篇名句,《中國詩詞大會》經過篩選的百人團也會有大量答錯者。國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古詩文教育提升空間很大。

“武亦姝們”得天獨厚。在復旦附中,傳統文化教育已成風習。她隨口吟誦的《詩經·七月》,學校自編的《中華古詩文閲讀》第一冊翻開就是。這套6冊的校本教材是學生必修,全校學生都要在課堂上研讀《論語》、《古文觀止》及諸子百家選篇,每天晨讀誦讀古詩詞。學校語文教研組長黃榮華老師説,有的家長質疑:高考只佔6分的古詩文默寫,為何讓學生花那麼多時間?他直言,正是“用最小的投入,獲得最高的產出、最高的分數”的功利思想,讓中小學語文教育走偏。

作為上海高中“四大金剛”之一的復旦附中,中青年語文教師幾乎都是名校碩士。王希明是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正在職讀博士。

小才女扎堆的魔都“密碼”:全員經典誦讀

作為國家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魔都在傳統文化教育方面不遑他讓。該市每年舉辦市民文化節,就有“中華古詩詞大賽”,還有專門的市民詩歌節。着力於傳統文化教育的學校也越來越多,從傳承“非遺”到建設傳統戲曲、傳統體育、手工藝特色學校,古詩文從建愛好者社團、開設拓展課到全員晨讀、納入課程體系。

以復旦附中所在的楊浦區為例。兩年來連續有學生在全國性活動中脱穎而出,杭州路第一小學張人勻同學在“國學達人”挑戰賽上獲得全國首屆中華學子青春國學薈小學組季軍,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雙語學校的安昕、李琬婷進入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總決賽。區裏的漢字節連續舉辦7屆,去年近3萬人次參加。

上海青少年踴躍參與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上海賽區面試選拔活動。

在長寧區,所有幼兒園和中小學全面鋪開經典誦讀活動,對小學低年級學生,明確讀書不得抄寫、默寫和考核,要讀出聲、讀出節奏,以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小學階段每週一節“中華經典誦讀”課,畢業時學生要會背誦優秀詩文150篇,初中階段背誦100篇,高中背誦詩文量在1萬字左右。

“中學時‘一怕周樹人,二怕文言文’。如果不是學校規定,我不會去讀那些經典。接觸之後卻發現對人生觀的重要價值。”復旦大學一位90後大學生感慨。

承續優秀傳統文化要滋養更要底氣。這不只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工程,更是一個“物質幸福時代已經結束”的社會,發自內心的渴求與呼喚,是隨着中國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出生於物質不再匱乏年代的90後和00後漸漸成長之後的必然嚮往。

但願,魔都密碼在更多的地方可複製可推廣,讓“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武亦姝式“00後”,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