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熱點/列表

小夥懷疑自己有病1個月掛39個號 醫生:“你或許該去精神科看看”

近期,一位小夥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懷疑自己有病1個月掛39個號的經歷,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並且據報道從高三起就是醫院的常客,做遍了各種檢查,導致醫生也跟他説或許“該去精神科看看”。

小夥懷疑自己有病1個月掛39個號 醫生:“你或許該去精神科看看”

小夥懷疑自己有病1個月掛39個號

小楊是蘇州的一名大學生,最近一個月,他在學校附近的衞生院掛了39個號,平均每天1.3個。

第一次去醫院時,小楊沒有任何症狀,只是突然想到患白血病去世的父親,打算求個心安。結果,血常規的某個指標稍稍偏離了正常範圍,從此,他就停不下來了。

他開始反覆求證一個事實——自己沒有血液病。

那段時間他正在實習,原本只掛週末的號,後來演變成工作日請假去看,最後假也不請了,午休時直接打個車到醫院,兩三個小時後再回來。

血常規查了四五次,又做了不止一次的全身B超,檢視各個部位的淋巴結。他把報告拿給不同的專家看,都説沒什麼問題。走出診室,焦慮似乎平息了,但不消幾日又捲土重來。

從高三起就是醫院的常客

做遍了各種檢查

小楊不是第一次這樣了,他從高三那年的秋天起,就對自己的身體變得格外關注。最初的焦點在消化系統,後來對頸部的淋巴組織也起了疑心,每週有那麼一兩回,他要摸一摸男同學的頸部,對比一下是否不同。甚至有三四次,老師正講着課,他徑直跑出教室,到學校附近的醫院檢查去了。

當時檢查結果都沒有異常,但小楊患上胃癌的恐懼依然沒有消解。母親聽夠了他的唸叨,答應帶他去做胃鏡。結果一切正常,連淺表性胃炎都沒有。醫生埋怨道:“這麼小的孩子,剛 17 歲,為什麼要帶他做全麻的胃鏡?”

小楊後來自我剖析時提到,當時學業壓力比較大,情緒管理也不太成功。“這可能算一種逃避吧。”好像有個聲音對自己説,“我現在不舒服,所以我可以不去直面這些事情。”

小楊不信任一般常規的檢驗結果,只有“金標準的檢查”才能讓他打消疑惑,比如切掉一部分組織做活檢,但這種要求在一個沒有病症表現的患者身上,是不會被答應的。

小夥懷疑自己有病1個月掛39個號 醫生:“你或許該去精神科看看” 第2張

自認從小體弱

身邊親人頻頻離世讓他更加害怕

小楊試圖探尋這種思考方式的源頭,童年時的他,生病的次數並不多,大病更是從未有過。但他總是認為自己“是體弱的”,小時候很矮很瘦,都念到初二了,還被人問是小學幾年級。

小楊為什麼會有“體弱”的這種想法?原來,他是早產兒,七個半月就出生了,當時體重還不到 4 斤。家裏人偶爾提及這段往事,也是無心之説,沒曾想竟對當時聽到了的小楊埋下了多多少少的隱憂。

大一那年,小楊的爺爺因淋巴瘤過世,此後幾年間,又有數位親人和朋友病逝。包括後來小楊的爸爸因為白血病去世,身邊的親人在這段時間內密集地離開,讓小楊非常害怕,就怕疾病下一個找上的就是自己。

當時,小楊出現了咽喉部的隱隱不適,加上他其實一直都有輕微手抖,只不過之前沒注意到,現在突然被放大了。從肺癌、鼻咽癌到帕金森等疾病,小楊都懷疑過。他開始去醫院掛胸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精神內科等,看久了之後,醫院的醫生和抽血的護士都認識他了。

“你或許該去精神科看看”

被確診為疑病症

疑病的第 4 年,第一次有醫生明確提示小楊:“你或許該去精神科看看。”

大四開學前,他的疑病到達了極點。當時懷疑的是漸凍症,先是感覺小腿變細了,後來又察覺到肉跳。聯想到漸凍症的症狀之一是肌束震顫,恐懼瞬間襲來。

小楊數次陷入相似的境地,只是擔憂的病種不盡相同,後來去精神衞生科看診後,他被確診為疑病症。

開始服藥前,他是抱着一些懷疑的。他願意相信醫生所説,是心理層面的問題,但總還犯嘀咕,真的不是沒查出來嗎?

服藥第一週,他發現好像肉跳的頻率降低了,第二週,一些症狀消失了。他愈發認可醫生的診斷:“精神類藥物是有效的,就驗證了確實是這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