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城市文化/列表

安徽蕪湖市地方語言特色有哪些

蕪湖方言屬於江淮方言系統,又有一定的特性。比如:在疑問句式中,大多為“哈+動詞或形容詞”;蕪湖方言中用z、c、s通常代替zh、ch、sh;蕪湖方言中仍然保留着古語言中的五種聲調,分別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

安徽蕪湖市地方語言特色有哪些

戲曲語言受到的影響:

古人對梨簧戲的唱詞有這樣的評價,“語輕清不如省會,而亦明白易曉”,其中的“明白易曉”指的就是梨簧戲唱詞的特點。梨簧戲的唱詞與京劇不同,它不要求一定是七字句和十字句,合轍押韻,它只要求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即可,因為梨簧戲當時面對的觀眾羣是以蕪湖市民及底層農民為主,所以梨簧戲劇中人物使用的語言大多以純粹的蕪湖方言為主,通俗易懂。由此可見,梨簧戲輻射範圍廣與它自身本土語言特色有着重要的聯繫。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一般來説,新的語言入侵依靠紮根基層的戲曲文化藝術最為妥當。反之,地方特色的語音語調在一定程度也會反作用於這些紮根其中的戲曲藝術。

因此,梨簧戲中除了韻白之外,口語白和方言白中的語言特色來源於蕪湖地方方言;從另一個角度來説,這些唱詞的特點也對蕪湖方言傳承有着現實的意義。

結合戲曲片段來談談語言調值:

“燈船戲罷平安戲,豪竹哀絲處處催。”這是詞中的梨簧戲,絲竹悠悠唱出故鄉調。雖然梨簧戲從底層破土而出,但經過藝術人們不斷髮展,從其他戲曲藝術中取長補短,使得梨簧戲具有完整的生旦淨末醜的表演。在梨簧戲演出的眾多劇中,其中凸顯梨簧戲特色的完整劇目有《安安送米》、《清風亭》、《長生殿》、《白娘子傳奇》等等,摺子戲有《牡丹亭》的《春香鬧學》、《西廂記》的《拷紅》等等。地方戲曲有它獨有的方言特徵,旋律特徵,同時也融入了當地的風土人情。語言方面來看,雖然梨簧戲的語言有京劇中韻白的影子,這是中國的地方戲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但是每個地方的劇種由它的音樂、地域、語言的情況會形成一定的差異。所以具體到個別的戲曲種類當中時,梨簧戲的音樂讓人聽起來很親切,不僅是因為吸收了二簧梆子和崑曲的特點,更因其對唱腔,演奏,服裝道具,舞台背景處處顯現濃厚的地方色彩,因此有人稱讚梨簧戲曰:“梨園美哉梨簧腔,雅俗共賞淵源長。”結合具體的演出劇目來説,蕪湖梨簧劇團演唱劇目《白娘子傳奇》其中的唱詞“離去了峨眉山,來到錢塘,人世間竟有這美麗的湖山。”梨簧劇團面對經典傳統劇目,京腔式的吐字,京劇演出所例用的服裝、道具也能在梨簧戲的舞台上展現出另一番韻味。所以雅俗共賞淵源長則側面反映出,梨簧戲面對觀眾人羣之廣,劇目創作內容之豐富,面對各派戲曲唱腔真正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地方其他大戲、小戲對其的相互影響:

蕪湖梨簧戲作為從底層破土而出的戲曲,必然會帶有具有當地濃厚的民調、民謠的藝術特色。音律上,蕪湖梨簧戲的音樂旋律與民間的搖籃曲、蕪湖民歌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在這基礎上,又吸收了來自崑曲,二黃,西皮,梆子腔的聲腔藝術和音律結構。時至今日,梨簧戲既有崑曲的優雅腔調,又有梆子、西皮、二黃的貼近生活的演出形式。故前人有“昆梆子二黃調,翻出新腔皆入妙”的美贊。除了音律之外,服裝道具以及演奏用的樂器,都在各地戲曲文化相互滲透,相互借鑑學習影響之下有了很多新的改進,因此,“大家風範”開始在梨簧戲中體現出來,種種有利條件為梨簧戲早期的民間説唱發展成後來的獨立而又完善的戲曲藝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