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城市文化/列表

重慶有哪些民風民俗

巴渝文化

重慶有哪些民風民俗

巴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一部分。三千多年的歷史,在這片土地上刻畫出獨具特色的巴渝文化。

重慶人千百年來形成的春節拜年、十五觀燈、清明祭祖、中秋賞月以及懸酒幌、趕廟會、坐花轎、放風箏等民俗,與中國其他地區相比大同小異。但由於重慶有五個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這兩個既熱情又傳統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俗節日。

祭祀、祈禱、喜慶活動

黔江地區的土家族,在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有大型祭祀、祈禱、喜慶活動,其間要跳擺手舞。盛會時,熱鬧非凡,方圓數百里的土家人,男披西蘭卡普,女着豔麗盛裝,結隊而來。擺手堂前,張燈結綵,巫師頭戴鳳冠高帽,腰繫八幅羅裙,手搖銅鈴司刀,手舞足蹈地進行指揮。

三聲炮響,鼓樂齊鳴,頓時歌聲大作,男女相攜,翩躚起舞,通宵達旦。“紅燈萬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擺手舞源於古代的巴渝舞,動作有單擺、雙擺、迴旋擺,表現禮節儀式,勞動場景或戰鬥動作,節奏明快,舞姿優美,原始氣息震懾人心。

苗族“趕秋”

“趕秋”是苗族人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立秋這天,山寨的苗家人,換上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湧向秋場,場上鑼鼓喧天、歌聲縈繞,打鞦韆、上刀梯、舞獅子、玩龍燈、跳猴兒鼓舞、歌台賽歌,熱鬧異常。青年男女利用“趕秋”物色情侶,歌郎歌娘大展歌喉。

此外,苗族的節日,還有“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七”、“過苗節”和“羊馬節”等。

綦江農民版畫

重慶市綦江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山區縣,這裏盛開着一朵散發着泥土芬芳的版畫奇葩——綦江農民版畫。綦江農民版畫將石刻、木雕、泥塑、剪紙、挑花刺繡、蠟染等古老的民間工藝融入版畫之中,使版畫藝術充滿了生動、活潑、亮麗、質樸、稚拙、幽默等特點。

綦江農民版畫是中國民間民族藝術的一朵奇葩,受到國內外美術界的高度讚譽。1985年,四川省文化廳、省美術家協會、重慶市政府授予綦江縣“農民版畫之鄉”的稱號;1988年2月,中國文化部將綦江縣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

銅梁龍燈

銅梁縣位於重慶市西北部,縣城距重慶市103公里。銅梁龍燈既是彩扎的龍和燈,又是以龍和燈為道具的舞蹈,是集舞蹈、音樂、美術、手工藝品為一體的民間綜合藝術。銅梁龍的特徵可歸納為大、長、活三個字。“大”不僅指體形,且指造型誇張,美工上集國畫、素描、剪紙、刺繡等技巧為一體,並參考戲劇臉譜的描繪手法,彩筆走脊、描箸,着重突出龍的氣質,使其神采豐腴、氣勢磅礴。龍身長一般在24節左右,比例適中,舞動靈活

秀山花燈

秀山花燈是一種古樸、詼諧、抒情、優美、集歌、舞、打擊樂、琴絃樂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它起源於元代土著人的“跳團團”,受多種民族文化的影響,逐步演變發展為具有獨特風格的民間藝術。

酉陽擺手舞

跳擺手舞,少則數十人數百人,稱“小擺手舞”;多則數千人至數萬人,叫“大擺手舞”。其舞蹈形式有“單擺”、“雙擺”、“迴旋擺”等;舞姿多模仿跋山涉水、農事勞動、戰鬥姿態、巖鷹展翅、日常生活。這些舞蹈動作,舒展大方,生活氣息濃郁,表現出土家人粗曠豪放的民族性格。每逢節日喜慶,土家人都要到“擺手堂”或草坪、院壩跳擺手舞。

九龍楹聯

九龍楹聯以其生動的形式、高雅的格調、獨特的韻味,輔以書法、金石,頗具觀賞性。截至1999年底,九龍鎮有3600餘人次的羣眾已經創作出作品24000餘幅,其中有萬餘幅作品廣泛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並有260餘幅僂刻在木、石、竹、磚、不鏽鋼等材料上常年懸掛各地;已經編印《九龍楹聯》22輯,累計上萬冊。2000年3月,九龍楹聯獲得了“巴渝十大民間藝術”的稱號。

梁平三絕

傳統的梁山燈戲、梁平年畫、梁平竹簾被譽為“梁平三絕”。 曾被譽為川東奇葩,2000年被評為巴渝十大民間藝術之一。

梁山燈戲俗稱“包頭戲”,是梁平土生土長的民間戲曲劇種。遠在明正德年間(1506--1522),它就從民間“玩燈”和“秧歌戲”中脱穎而出;到清代中期,梁山燈戲遍及城鄉,逢節日盛會,築台競演,逐漸向周圍傳播,形成了長江中下游和南國13個省市數百個縣、滲透幾十個劇種的“梁山調腔系”。

接龍吹打

接龍民間吹打樂被譽為巴渝文化的一朵奇葩。其特點:品種多樣、曲調豐富、師傳樂班、流派紛呈。1991年接龍成立了民間吹打樂協會,時有會員500餘人;1996年接龍鎮成立了民間吹樂藝術團。1991年底,重慶市文化局命名接龍地區為“民間吹樂之鄉”。在2000年3月重慶市文化局、重慶晚報等單位通過羣眾投票和專家評議的方式,評出的“巴渝十大民間藝術”中,“巴渝吹打”榜上有名,就是專指巴南區接龍鎮和萬盛區金橋鄉的民間吹打樂。

木洞山歌

木洞位於重慶東面,長江南岸,是重慶市巴南區的一個鎮。木洞山歌有曲調100多種,包括勞動號子、山歌、小調,還有風俗歌、舞歌等。勞動號子有船歌、石工、搬運、作坊、農事號子和勞動歌,如跑堂調等;山歌有禾籟、神歌、盤歌、羅兒調等,尤以禾籟和盤歌最有特色。木洞打(唱)禾籟有高腔、平腔、矮腔、花禾籟、連八句之分;盤歌除自盤外,還有對盤、連句盤,多為即興之唱,隨和自然,生動活潑;小調有啟智歌、修房歌、敍事歌、時調謠曲、吟誦調等;風俗歌有節令歌、酒歌、壽禮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