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當前位置 /首頁/新生活/生活/列表

可憐九月初三夜的可憐是什麼意思 可憐九月初三夜全詩欣賞

“可憐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憐,是可愛的意思。“可憐九月初三夜”是一句古詩,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作品原文為: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就是:一道殘陽的餘暉鋪灑在江水之中,江水一半呈現深碧一半染得通紅。最惹人憐愛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滴圓潤如珍珠新月初升似彎弓。

可憐九月初三夜的可憐是什麼意思 可憐九月初三夜全詩欣賞

可憐九月初三夜全詩欣賞

《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全詩構思妙絕,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新月東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妙境,詩人又在詩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寫法,使景色倍顯生動。

前兩句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説“照”,卻説“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着地面照射過來,確像“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委婉、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獨特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閒的感覺。“半江瑟瑟半江紅”,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顏色,卻表現出殘陽照射下,暮江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

後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流連忘返,直到初月升起,涼露下降的時候,眼前呈現出一片更為美好的境界。詩人俯身一看,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這綠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僅寫出了露珠的圓潤,而且寫出了在新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詩人再抬頭一看,一彎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藍的天幕上,懸掛了一張精巧的彎弓。詩人把這天上地下的兩種美妙景象,壓縮在一句詩裏——“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從像弓一樣的一彎新月,想起當時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讚美它的可愛,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給詩歌造成了波瀾。

詩人通過“露”“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用這樣新穎巧妙的比喻來精心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繪形,給讀者展現了一幅絕妙的畫卷。由描繪暮江,到讚美月露,這中間似少了一個時間上的銜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無形中把時間連接起來,它上與“暮”接,下與“露”、“月”相連,這就意味着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月上露下,藴含着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熱愛之情。

可憐九月初三夜的可憐是什麼意思 可憐九月初三夜全詩欣賞 第2張

可憐九月初三夜的作者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人,後遷下邽。貞元進士,授祕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有《白氏長慶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