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新生活/教育/列表

圓周率是誰發明的 圓周率的記號

圓周率不是某個人發明的,而是由許多數學家經過了無數次的演算所得出來的結果。首先推算圓周率數值的人是阿基米德,利用圓內接和外切正多邊形的周長算出圓周率,後來的祖沖之也進一步的出了圓周率小數點後7位的結果。

圓周率是誰發明的 圓周率的記號

圓周率的記號

圓周率是第十六個希臘字母的小寫。這個符號,亦是希臘語περιφρεια(表示周邊、地域、圓周等意思)的首字母。1706年英國數學家威廉·瓊斯(William Jones,1675—1749)最先使用“π”來表示圓周率。1736年,瑞士大數學家歐拉也開始用表示圓周率。從此,便成了圓周率的代名詞。

要注意不可把和其大寫Π混用,後者是指連乘的意思。

國際圓周率日

2011年,國際數學協會正式宣佈,將每年的3月14日設為國際數學節,來源則是中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圓周率。

國際圓周率日可以追溯至1988年3月14日,舊金山科學博物館的物理學家Larry Shaw,他組織博物館的員工和參與者圍繞博物館紀念碑做3又1/7圈(22/7,π的近似值之一)的圓周運動,並一起吃水果派。之後,舊金山科學博物館繼承了這個傳統,在每年的這一天都舉辦慶祝活動。

圓周率是誰發明的 圓周率的記號 第2張

圓周率的發展

最初,一塊古巴比倫石匾(約產於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600年)清楚地記載了圓周率=25/8=3.125。

中國古算書《周髀算經》(約公元前2世紀)的中有“徑一而週三”的記載,意即取。

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祖沖之進一步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後7位的結果。

阿拉伯數學家卡西在15世紀初求得圓周率17位精確小數值,打破祖沖之保持近千年的紀錄。

第一個快速算法由英國數學家梅欽(John Machin)提出,1706年梅欽計算π值突破100位小數大關。

到1948年英國的弗格森(uson)和美國的倫奇共同發表了π的808位小數值,成為人工計算圓周率值的最高紀錄。

1989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用克雷-2型(Cray-2)和IBM-3090/VF型巨型電子計算機計算出π值小數點後4.8億位數,後又繼續算到小數點後10.1億位數。

2011年10月16日,日本長野縣飯田市公司職員近藤茂利用家中電腦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10萬億位,刷新了2010年8月由他自己創下的5萬億位吉尼斯世界紀錄。

2019年3月14日,谷歌宣佈圓周率現已到小數點後31.4萬億位。

2021年8月17日,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報道,瑞士研究人員使用一台超級計算機,歷時108天,將著名數學常數圓周率π計算到小數點後62.8萬億位,創下該常數迄今最精確值記錄。

祖沖之簡介

祖沖之(429年-500年),字文遠,生於丹陽郡建康縣(今江蘇南京),籍貫范陽郡遒縣(今河北省淶水縣),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出身范陽祖氏。一生鑽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曆法和機械製造三方面。他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

由他撰寫的《大明曆》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對後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邊論》《綴術》《述異記》《歷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