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曆

當前位置 /首頁/節日/萬年曆/列表

寒食節為什麼不能掃墓 寒食節不能掃墓説法

導語:從古籍的記載來看,寒食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冷食、掃墓祭祖、踏青春遊等。但是有些地方卻又寒食節不能掃墓的習俗。那麼寒食節為什麼不能掃墓呢?其實寒食節不能掃墓説法只在部分地區流傳。主要原因是寒食節禁煙火,不能點火燒紙,因此有些地方有不在寒食節掃墓的傳統。

寒食節為什麼不能掃墓 寒食節不能掃墓説法

寒食節為什麼不能掃墓 寒食節不能掃墓説法

寒食節不能掃墓

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或二日。在這一日,禁煙火,不能點火燒紙,因此有些地方有不在寒食節掃墓的傳統。

寒食節也可以掃墓

從古代起寒食節就是一個祭祀的節日,寒食節是可以掃墓的,寒食節習俗有上墳、郊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鈎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所以也能看出,上墳就在寒食節的其中,這也説明了寒食節其實也可以掃墓,在説好多人都把寒食節和清明節一起過。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這也能印證寒食節可以掃墓。

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唐代編入《開元禮》“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中,成為官方認同並倡導的吉禮之一。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後將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於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寒食節為什麼不能掃墓 寒食節不能掃墓説法 第2張

掃墓

 寒食節和清明節淵源

清明本來是一個節氣,隋唐以前,農曆三月間帶有祭祀意味的節日,其實是上巳和寒食。上巳就是三月的第一個巳日,魏晉以後固定為三月三。一般在上巳這天去河邊舉行袚禊儀式,即在水裏洗澡,驅除舊的一年裏的穢氣。《論語》所謂“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其實説的就是這個事情。

到後來,人們就不去洗澡了,而是在河邊聚會,也就是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説的“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除了袚禊之外,上巳還有招魂的習俗,即在野外召喚祖先和親人的魂魄。

寒食節為什麼不能掃墓 寒食節不能掃墓説法 第3張

清明節

寒食節是春秋時晉文公為紀念介之推而設的節日,距今已有2640年的歷史。歷經各朝代延續至今,從未間斷。雖經東漢周舉、東漢末年曹操、後趙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斷,卻屢禁屢興,寒食習俗流傳全國,深入民心。

唐玄宗順應民意,頒詔將寒食節拜掃展墓編入《開元禮》中,並定為全國法定長假,豐富多樣的寒食活動,充實了社會生活,增進了社會人際和諧關係,對緩解社會矛盾,推動社會不斷前進起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北魏、遼、金、元和清代兄弟民族統治者對寒食節俗的認同和參與,通過寒食文化的交流、融合,對促進民族團結和政權鞏固具有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寒食節藴含的介子推憂國憂民、忠君愛國、清明廉潔的政治抱負和“功不言祿”、功成身退的奉獻精神,是古代社會倫理準則,是社會安定、民族團結的紐帶,至今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TAG標籤:寒食節 掃墓 #